1月23日,農業部在北京召開漁業轉型升級推進會。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總結回顧2017年以及過去5年的漁業漁政工作,分析當前漁業漁政事業發展面臨的形勢,研究新時代漁業發展的目標任務,謀劃部署2018年及今后一個時期漁業漁政工作。
大會全景
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主持會議。
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
于康震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回顧2017年以及過去5年的漁業漁政工作,對新時代漁業漁政工作開展提出要求。張顯良在講話中對2018年漁業漁政重點工作進行具體部署。
2017年以及過去五年漁業漁政工作成效顯著
會議指出,2017年,在農業部黨組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國漁業系統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和中央“三農”決策部署,鞏固和發展了漁業的好形勢。總體上可以用“減量、增收、提質、平穩”四個關鍵詞概括。減量,水產品總產量增幅回落2.7個百分點,捕撈產量同比下降4.7%。增收,漁民收入持續增長,預計漁民人均純收入18450元,同比增長9.2%。提質,產業結構逐步調優,二三產業發展提速,休閑漁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平穩,漁業安全形勢穩定向好,全年漁業船舶水上事故、死亡(失蹤)人數同比分別下降34.7%和45%,水產品產地抽檢合格率99.7%。
會議指出,五年來,各級漁業部門主動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開拓創新,扎實工作,漁業轉型發展取得重要成效:持續推進轉方式調結構,漁業綠色協調發展呈現新氣象;持續加強監管治理,漁業安全發展水平邁上新臺階;持續拓展產業功能,漁業融合發展取得新突破;持續加強漁政執法,漁業規范發展取得新成效;持續推動漁業“走出去”,漁業開放發展取得新進展;持續健全支撐保障,漁業綜合發展能力有新提升。
會議強調,成績的取得,根本是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有習近平總書記對漁業的親切關懷。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中央強農富漁的方針政策,得益于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國漁業系統干部職工的努力工作和廣大漁民群眾的辛勤勞動。
準確把握新時代漁業漁政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
會議指出,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全國漁業系統要系統謀劃新時代漁業發展思路,制定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單,鍥而不舍,接續奮斗,只爭朝夕,扎扎實實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加快建設現代化漁業強國。一是要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漁業漁區工作的總抓手。漁業要按照20字總要求,全面對接、系統謀劃、統籌推進。二是要在美麗中國建設中把漁業生態養護得更美麗。要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施全面禁捕,加大近海灘涂養殖污染治理力度,繼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治理,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思維。切實踐行“兩山”理念,保護綠水青山,還漁業美麗本色。三是要把質量效益作為提高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牛鼻子緊緊扭住不放。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確定思路、制定政策、落實工作的根本要求,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不斷提高漁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四是要在深化改革開放中激發漁業發展活力。漁業要繼續發揚改革先行者的傳統,繼續做開放排頭兵,持續深入走出去,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全球漁業治理、推進開放型經濟建設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五是要對表對標十九大,理清漁業漁政工作思路。力爭到2020年,漁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到2035年,基本實現漁業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現代化漁業強國。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漁業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對優質安全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與水產品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和漁業對資源環境過度利用之間的矛盾。漁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很突出,主要表現:水產養殖業數量規模和質量效益不平衡,質量效益發展不充分;漁業生產發展和生態保護不平衡,生態保護不充分;養殖水域利用不平衡,深遠海發展不充分;漁業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平衡,二、三產發展不充分;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利用不平衡,國際市場和資源的利用不充分。
會議還明確了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漁業漁政工作思路。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為目標,不斷創新發展機制,培育發展新動能,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完善管理措施,修復資源生態,防控發展風險,改善漁民民生,推動形成綠色高效、安全規范、融合開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漁業發展新格局,加快建設現代化漁業強國。
以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加快推進水產養殖綠色發展
會議指出,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將是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當務之急是必須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變革。一是要優化區域布局。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是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基石,是水產養殖業與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依據。韓長賦部長在全國農業工作會上兩次對這項工作進行了部署,各地務必抓好落實。二是要美化養殖環境。建立健全綠色養殖的制度體系,加強全程監管,提升養殖者環境保護責任意識。三是要調整養殖結構。在內陸推廣池塘和工廠化循環水、大水面生態養殖、稻田綜合種養和鹽堿水養殖,在近海推廣貝藻間養、立體生態養殖,在深遠海推廣深水網箱、大型智能平臺養殖。四是要提升養殖品質。要堅持“產出來”與“管出來”相結合,不斷提升養殖水產品品質。全面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加快水產配合飼料研發和推廣,要切實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今年,農業部將出臺關于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并召開現場會,各地要提前研究,做好準備,抓好落實。
以全面修復水域生態環境為抓手
加強以長江為重點的水生生物保護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就打擊涉漁“三無”船舶、清理取締“絕戶網”、長江全面禁漁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這些問題上,必須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盡快遏制并扭轉水生生物資源衰退的趨勢。一要持之以恒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抓好長江大保護。農業部目前正在積極推進以國辦文件出臺《關于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工作的意見》。意見出臺后,各級漁業主管部門要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爭做“共抓長江大保護”的先行示范。二要持之以恒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和“絕戶網”,保持漁政執法高壓態勢。農業部將會同有關方面,制定新一輪的清理取締行動計劃,繼續組織開展“亮劍2018”系列漁政執法行動。三要持之以恒開展減船轉產,推動捕撈總量管理制度落實落地。2017年組織實施了“十三五”海洋漁船“雙控”制度、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和史上最嚴伏季休漁制度三項重大改革措施。下一步,要乘勢而上進一步抓好落實。四要持之以恒完善養護措施,推進漁業生態環境修復。要科學有序開展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繼續穩慎推動海洋牧場建設,健全水生生態保護修復制度,完善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完善漁業資源生態補償機制。
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目標
加快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會議指出,現代市場競爭實質上是產業體系的競爭,必須在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上下功夫,向產業融合要效益,不斷提高漁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一要加工促漁。要順應國內新消費群體的需求,發展優質、便捷、健康水產加工品,引導和培育國內消費。在水產品主產區積極發展加工業,培育壯大水產加工流通龍頭企業,支持加工企業走出去力。二要休閑拓漁。要繼續推進漁業與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結合海洋牧場、人工魚礁、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大力發展休閑垂釣、漁家樂、漁事體驗和漁文化等綜合性休閑漁業。要繼續在2017年“四個一”創建的基礎上,培育休閑漁業精品。三要品牌強漁。今年,農業部將結合“三區三園”建設、綠色食品認證等,再遴選推介出一批更優農業品牌。四要科技興漁。整合漁業優勢科研資源,形成創新合力。推進產學研推大聯合,加快漁業先進技術成果推廣應用。推進“互聯網+現代漁業”深度融合,讓產業和產品帶電、上網。五要產業扶貧。充分發揮貧困地區資源環境優勢,發展特色水產業,走出一條具有產業特色和地域特點的漁業扶貧開發及援疆援藏道路。
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
加快推進漁港經濟區建設
會議指出,推動漁港經濟區建設,初步思路是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不斷加強漁港建設,完善綜合管理體系,加強環境整治,拓展漁港功能,實現依港管漁、依港促安、依港興業、依港興城,建設美麗興旺的新型漁港經濟區。一要加強漁港建管。近期,農業部印發了《漁港升級改造和整治維護規劃》,并將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全國沿海漁港建設規劃(2017-2025年)》,規劃建設以沿海中心漁港、一級漁港為核心的漁港體系。各地漁業部門要主動入位,積極推動把漁港建設納入當地城鎮發展規劃,優先保障漁港用地用海指標;將漁港建設納入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約束性指標進行目標責任考核,層層落實責任。二要實施以漁港為中心的綜合監管。提升漁港綜合監管效能,探索建立漁港港長制,推進漁船檢驗和漁政執法與漁港監督機構協同進駐漁港,并協調公安邊防、海警、海事等部門現場辦公,推進漁業執法關口前移。三要大力發展漁港經濟區。要把漁港經濟區納入鄉村振興整體規劃,以漁港為中心吸引和集聚各類生產要素,鞏固和提升傳統功能,帶動加工貿易、冷鏈物流、休閑漁業、海洋牧場、濱海旅游等多元化產業發展,建設漁業綜合生產基地。四要加強漁港生態環境整治。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建設文明、美麗漁港,徹底告別漁港“臟亂差臭”的舊面貌。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
加快推進漁業走出去
會議指出,新時代漁業走出去,必須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重點在規范、參與、拓展上下功夫。一是推進提質增效,促進遠洋漁業轉型升級。各有關地方和企業要轉變思想觀念,丟掉盲目造船、以規模數量論英雄的傳統思維,把精力用在提質增效上。二是強化規范管理,樹立我負責任國家形象。要以負責任態度參與國際漁業資源開發利用。繼續穩定開展周邊涉外漁業合作,維護我傳統漁業權益,同時,在中央外辦的領導下,嚴厲打擊非法越界捕魚,維護周邊水域漁業秩序穩定。三是參與全球漁業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一直都是國際漁業治理的重要力量,今后,要繼續參與全球漁業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加快研究批準或加入《聯合國魚類種群協定》《糧農組織港口國措施協定》等重要國際文書,全面參與國際和區域漁業管理組織事務,不斷提升我漁業國際話語權與全球影響力。四是推動水產養殖走出去,拓展漁業合作新空間。要積極發揮我國水產養殖業的技術優勢與產業優勢,推進水產養殖企業對外交流合作。
會議號召,各級漁業部門的同志要切實加強十九大精神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漁民謀幸福,為漁區謀振興,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懂漁業、愛漁村、愛漁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要切實加強紀律和作風建設,進一步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繼續整治“四風”問題。
會議還對2017年在漁業發展、漁政工作方面表現突出的地方、單位及個人進行了通報表揚并頒發證書,7個省市漁業主管部門的負責同志從不同方面介紹了做法和經驗。